南宋与元朝之间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主要的地位。而作为双方主要战场的长江流域,则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其中,尤其以宋、元之间的襄樊之战最为闻名。襄樊之战是南宋与元朝之间的决定性战争,决定了两个国家的命运。襄樊之战最终以南宋的失败告终,直接导致南宋最终的消亡。整个战争期间,南宋当局内部的投降派以及前线的部分将领始终对襄樊采取消极态度。要么不用主力支援,要么临阵逃脱。导致南宋始终处于极其不利的被动局面,一向是被动挨打的地位。整个战争期间,襄樊地区的南宋守军一向处于元朝壮大的封锁下,基本没有得到过来自外部的援助,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是,就是在这种非常艰巨的状况下。面对元军壮大的封锁,在外界支援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义务的形势下。南宋一支由一时招募的民兵组成的只有数千人的水军,却成功突破元朝壮大的封锁,将物资运入襄阳。从而成为历时6年之久的襄樊之战中,外界唯一成功的对襄樊守军的支援行动。这次史诗般的航行,成为中国历史上水战中以少胜多的闻名战例。那么,这是怎样一场战斗呢?这场战斗是如何发生的,经过和终局如何呢?在此,灵云欲以自己所知和网友们就此进行一下报告。因为灵云能力有限,所写的一定有不足之处。还请网友们多多指教。
蒙古灭金后,随即开始大举南征,企图消亡南宋。因为游牧民族出身的蒙古军不习水战,因此南宋依仗的长江天险无法逾越。于是蒙古改变战略。改变以往正面南下直接从长江突击的战略。实施新的大纵深迂回、抄袭南宋远后方的战略。该战略的具体措施是:在东南长江流域取守势,佯攻以吸引南宋主力。同时在西北发动主攻。聚集一切精锐主力在陕西一线。预备从秦陇出击。首先攻克四川,控制长江上游,绕太长江天险。随后以一支偏师顺江东下攻击南宋。主力则持续南下,在消亡云南地区的大理政权后,形成一个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圈。然后从南向北,从南方包抄南宋。同时蒙军从西部四川以及北部正面江淮战场同时出击。一举消亡南宋。灵云认为有需要说明一点。那便是该战略从军事角度来说是正确的,并最终取得成功。公元1255年,蒙古出兵经甘肃、四川至云南,消亡大理段氏政权,平定云南全境,创建云南行省。实现了对南宋实行远后方大迂回的战略包围圈。随后,公元1258年。蒙古帝国大汗孛儿只斤蒙哥派他的弟弟忽必烈率军攻打南宋鄂州、派大将兀良合台攻打南宋潭州。而他自己则亲率以蒙古铁骑为核心的主力进攻四川。蒙古大军在四川开始进展迅速。四川地区南宋守军基本是一触即溃。但是,当蒙军推进到合州后,遭到以王坚为首的南宋爱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守军依托钓鱼山天险,不断击败蒙军。公元1259年七月,亲临前线督战的蒙哥汗被南宋守军炮火击成重伤,不久在军中毙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闻名的合州之战。蒙哥死后,南方前线的忽必烈因急于回师争夺汗位,暂时与南宋媾和。于是,双方进入长久而又脆弱的宁静时期。
蒙哥汗死后,蒙古帝国内部立即陷入争夺汗位的内战。最终结果是蒙哥汗的弟弟孛儿只斤忽必烈夺取汗位。忽必烈即位后,立即规复对南宋的进攻。但是,以往频频进攻,使忽必烈意识到,宋-蒙之间的主要战场是长江流域。必须首先减缓长江战场,才能实现灭宋的战略。转机发生在公元1267年11月。此时,已经投降元朝6年之久的原南宋泸州守将刘整向忽必烈发起:”欲灭宋,必先攻襄阳,撤其捍蔽。宋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忽必烈意识到,襄樊在南宋整个江淮防线中具有核心地位。一旦襄樊失收,将对真个南征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于是他采纳了刘整的发起,决定集协力量夺取襄樊。同时,
以刘整为主,元军制作了1000多艘战船,征召、练习大量士兵。组建起一…本站发布的一切资源,软件仅用于学习和研究,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其他非法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版权争议问题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信息,如有问题请通过邮件与我们联系。
如果用于其他用途,请购买正版支持作者,谢谢!若您认为用户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文章右上角私信下面进行举报删除处理。
暂无评论内容